怎樣選最佳高爾夫球場?


@劉兆生 - 2009/10/03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怎樣才稱得上是最佳高爾夫球場?在球迷心目中,這問題一直是沒標準,一般的反應是見仁見智。難得全球最具權威性雜誌《高爾夫大師》(Golf Digest)於2006年首次舉辦名為「中國最佳球場大獎」的評選活動,當年讀者反應異常熱烈。

今年《Golf Digest》再接再接再厲,擴大評選規模,把「中國五佳球場」增加至「十佳」,由於兩年間新球場增多近80座,遂加添「中國十佳新球場」以及「中國十佳俱樂部」獎項,得獎球場名單已於本周二晚在北京柏悦酒店揭曉。

中國最佳球場大結果雲南春城高爾夫度假村成為最大贏家,其湖景球場和山景球場包攬前兩名,繼而上海佘山、華彬莊園金熊球場、上海林克司、昆明陽光、觀瀾湖奧拉查寶球場、紹興鑒湖、北京鴻華、博鼇鄉村等球場入選「百佳球場大獎」前十名。「中國十佳新球場」首名為北京麗宮體育公園(Shadow Creek),「中國十佳俱樂部」首名上海佘山國際高爾夫俱樂部(SheShan Golf Club)。

選舉從來富爭論性,何況是高爾夫這種集運動和社交於一體的貼身場所,每人感覺不一,標準怎定?今年《高爾夫大師》雜誌聯合新浪網高爾夫頻道推出「中國百佳高爾夫球場評選網路投票」活動,目的便是在美國《Golf Digest》的指引下,定出數項球場評選的標準細則,加上近四十名單差點球員專家任評選委員,務求客觀選出各獎項。

八大評選原則

以下摘錄一些他們用以評選的指引和原則,如球友有機會到各得獎球場打球,亦可親自評估一下:

一、 Shot Values(專業性指數,可獲雙倍積分):指球場是如何設置「風險」與「 獎勵 」,以及如何檢驗球手的擊球距離、精確度和策略性的?這其中有無過分強調其中任何一項?一座偉大球場中的每一個洞都擁有各不相同的應對策略,同時需要球手掌握不同打法,例如必要時要發力;有時考驗精確度;有時檢測對果嶺的感覺。

二、 可打性(Playability,專業性指數,可獲雙倍積分):球場是如何給低差點球手設立挑戰,同時還能為高差點球手提供多種進攻選擇的?一座偉大的球場永遠不能給球手帶來挫敗感。它既不會讓那些渴望挑戰、在最後一個發球台開球的零差點球手感到無聊,也不會讓那些高差點球員在一輪裏丟掉十幾個球。

三、 球場難度指數(Resistance to Scoring):球場能否做到在保證公正的前提下,給那些從金梯開球的零差點球員製造出足夠多的麻煩?一座偉大的球場是給低差點的業餘球手,而不是職業球手設計的。

四、 設計多樣性指數(Design Variety):球洞在長度(每個3桿洞、4桿洞和5桿洞是否都長短不一?)、球道走勢(是否擁有筆直、左狗腿和右狗腿等不同類型的球道?)、水障礙、果嶺形狀、果嶺起伏上的多樣性如何?

五、 回味指數(Memorability):每個洞在發球台、球道、果嶺、障礙區、植物和地形等多方面設計的個性如何?全部18洞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又如何?一座偉大球場中的每一個洞看起來與打起來都略有不同。首先考慮是否每一洞都擁有各自的特點。我們並不要求你在打完一個球場一周後仍清楚記得每一個球洞(那是在考驗你的記憶力,而不是評估球場的回味指數)。我們需要審核的是球場裏是否每一個洞都與其他球洞不同,擁有非常明顯的特點。

六、 球場審美指數(Esthetics):球場景觀包括景觀美化、植被、水貌和背景幕等為球手每一輪帶來多少視覺享受?一座偉大的球場可以在檢驗球技的同時滿足球手的視覺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景觀指的是球場內,而不是球場外,是那些設計師附加在設計中,以及球場主或開發商決定添加的人為景觀。比如說球場裏那些特意修剪出的草紋、人工隱藏起來的球車道、塗上顏色的小路,以及看起來與自然融為一體的人工瀑布等。

七、 球場護養指數(Conditioning):Golf Digest幾個月前對這條評判標準進行了修改。原標準為:「最後一次到該球場打球時,你是如何評價發球台、球道以及果嶺草皮的養護情況的?」現標準是:「最後一次到該球場打球時,球場的球道是否堅硬而且滾球?果嶺速度是否夠快?」一座偉大的球場總能保持良好的狀態,可以應對任何天氣,同時非常環保。

八、 高爾夫文化氛圍指數(Ambience):球場的整體感和氛圍是否符合高爾夫的傳統價值觀?一座偉大的球場是永恆的。高爾夫運動中的很多傳統,例如柳條編織成的旗桿和球僮室等,已經完全消失。我們正努力保護這項運動中的傳統,而這項「高爾夫文化氛圍指數」的評選正是一種有效方法。(完)


#####

本文原於《信報》以〈中國百佳高爾夫球場〉為題刊出,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